TOEIC成績 905-990 證書顏色 金色 (860~990)
對於生活、社交或職務相關的話題,能用正確的語法與足夠的字彙,有效參與大多數談話。
英文能力已十分近似英語母語人士,能夠流暢有條理的表達意見、參與對話、主持英文會議、調和衝突並做出結論,語言使用上即使有瑕疵,亦不會造成理解上的困擾。
TOEIC成績 785-900 證書顏色 藍色 (730~855)
可有效地運用語法,滿足大部份工作需求。
可有效運用英語滿足社交及工作所需、措辭洽當、表達流暢;但在某些特定情形下,如:面臨緊張壓力、討論話題過於冷僻艱澀時,仍會顯現出語言能力不足的狀況。
TOEIC成績 605-780 證書顏色 綠色 (470~725)
能應付日常社交需要和工作上有限的要求。
可以用英語進行一般社交場合的談話,能夠應付例行性的業務需求,參加英文會議,聽取大部分要點;但無法流利的以英文發表意見、作辯論,使用的字彙、句型亦以一般常見者為主。
TOEIC成績 405-600 證書顏色 棕色 (220~465)
能持續可預期的面對面交談,滿足有限的社交需求。
英文文字溝通能力尚可、會話方面稍嫌詞彙不足、語句簡單,但已能掌握少量工作相關語言,可以從事英語相關程度較低的工作。
TOEIC成績 255-400 證書顏色 棕色 (220~465)
可應付禮儀上最基本的要求,對於熟悉的話題可以面對面交談。
語言能力僅僅侷限在簡單的一般日常生活對話,同時無法做連續性交談,亦無法用英文工作。
TOEIC成績 0-255 證書顏色 橘色 (10~215)
僅能以熟悉的句子應付最低的需求。
只能以背誦的句子進行問答而不能自行造句,尚無法將英語當作溝通工具來使用。
【 多國語言習得網 】http://polyglot.tw/
考試扭曲了學語言真正的目的,要把語言學好,靠的不是背單字、學文法和考試,而是對世界的好奇心和溝通的慾望,以及正確的方法。
將語言變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。 |
學習語言的心態很重要。語言是一種習慣,習慣就會了。請給自己多點信心!
人都是先學會母語,才上學識字,「識字、背單字、學文法」是人們掌握語言後才追加的任務,如果把追加任務當成主要任務,學語言的效率就會大打折扣。
只要能掌握動機與目標、創造環境,調整觀念與態度,不管年紀多大,人人都能學會多種語言。
1.創造環境,用身體記憶
想學哪一種語言,就開始聽該種語言的自然對話或音樂,比如故事有聲書,聽不懂也沒關係,不需要思考意思,千萬別翻字典,讓自己沉浸其中,培養對語言的熟悉感。
2.跟讀
選一段演講或對話,聽一句、讀一句,務必讀出聲、像學唱歌一樣掌握旋律,每天固定跟讀15分鐘。
3.開口說
放下面子問題,勇敢開口說,比手劃腳也沒關係,意思到了就算數,拿出誠意,溝通最重要。
4.別被文字綁架
人是先學會語言才上學,聽說優先於讀寫,先學聽、再學說,腦中先有聲音就好。
http://www.hitutor.com.tw/learn-english-4.php
以英文為例指出,學英文跟學音樂一樣,「就像不需要學完所有樂理,才能聽歌、唱歌,想要有英文溝通力,也未必要學會所有的文法。」
單字卡要如何發揮效果並增加記憶度?
每個字至少反覆大聲多念幾次,想像使用場合、例句,有系統的記錄、讀與寫搭配練習。
語言學了就要用
很多人習慣說:「我基礎還不夠好,所以無法開口說英文。」不過,「若有這種想法,就很難有開口的一天。」學語言跟baby學講話一樣,學一個字,就要用一個字,「絕對不會有baby認為,我要先學好100個字,才能開口講話。」換言之,語言學了就要用。
一次學一種語言,學習自己想學的東西
學語言不必貪多,建議同時間專心學一種語言就好,等到知道如何運用後,再去學另一種語言,效果會更好。
除了初期的一百個單字以外,接下來最好所有的字彙,都是在日常實用的句子裡學會的。遇到不知道的字就去琢磨猜測、去問人、去查字典,如果你背下大量字彙,那你只能考好試,不能真的學好語言,因為如果不是在真實情況裡學的字彙,真的需要用到的時候,你不大可能能快速的從記憶中把這些隨機的字彙翻出來。
文法是用出來的,而不是背出來的。如果今天有一個正在學中文的外國人,突然問你中文的文法規則,我們大部分的人都無法解釋,但我們卻都可以不假思索地正確使用—而且可能從六歲就已經會用了。所以學習一種外國語言的時候,別忘了也是同樣的情形,最好的學習方法不是背誦規則,而是模仿、使用,直到你自己的耳朵聽起來順了,通常就是對了。文法跟字彙一樣,不是那種可以預先學起來放的東西。
美國的外事服務局(FSI,全稱是ForeignServiceInstitute)所出版給美國外交人員學習各種外語的教材,就是屬於這種一本就夠的好教材,雖然比較貴,但是值回票價,就算不是外交官一般人也能購買。
我們很多人學到教材的一半,就因為種種原因中斷,等到再想起來或是再次下定決心,中間已經隔了好幾個月,這時候該怎麼辦?
最好的方法是,從上次中斷前的最後一課開始,然後往前複習,而不是從第一課。
反過來複習的時候,除了正文外,練習也不能偷懶省略,如果發現自己不能回答習作的所有問題,就再往前一課,直到你能夠完全掌握那一課為止。
當掌握一個語言的基本結構,同時累積到一千個字彙以後,就是可以從初級進入中級,開始閱讀了。閱讀報紙、雜誌,看電視、電影,聽網路收音機,甚至廣告,而不是課文,因為真實世界的用法,會快速增強對這個語言的掌握能力,還有真正有用的字彙,從自己有興趣的版面或節目開始,就算是演藝圈的八卦新聞也無妨,如果能夠去旅行,跟當地人直接交流,細心聽他們怎麼說話,通常會有突飛猛進的效果。
一旦有中級程度以後,持續讓生活裡面出現這個外語的元素,繼續閱讀報紙、雜誌,看電視、電影,看廣告,平常在網上連線的時候固定打開網路收音機,就可以在不需要額外花時間跟金錢特地學習的情況下,保持已經有的程度。
一旦開始學習之後,每天的學習時間不用太長,就算半小時也可以,畢竟我們還有很多別的事情想做、要做,但是最大的忌諱是三天捕魚、兩天曬網,一旦開始就要每天學習持續一段時間,直到有基本的基礎為止,否則就像停停蓋蓋的地基,脆弱的地基是沒有辦法往上蓋房子的,最好的長度是每天一個小時到一個半小時,中間可以短暫休息一次,或是分成上下午一天兩次。
想學「姐妹語言」(例如日韓&西葡&法義)請先打好其中一項語言基礎。
學習姐妹語言的時候,要如何知道自己的程度已經足夠,可以開始學同一組語言中的另外一種,卻又不會傷害先學的語言基礎呢?
比如先學日語再學韓語的話,當日語的程度,已經足夠可以閱讀報紙,聽收音機,收看電視節目,也能夠跟人聊各種不同的話題時,就算基礎夠穩,可以開始學習韓語了。這時候,雖然韓語只有初級的程度,學習韓語也不會影響繼續精進日語程度的進步—繼續增加語彙、持續追求近臻完美的流暢度。
就好像線上遊戲,應該不會有人每個都先長時間研究好攻略本才開始玩的吧?肯定都是先無厘頭摸索一番,大部分的規則就算沒有說明自然而然也就搞清楚了,只有遇到那些一直無法突破的瓶頸,才會想要拿起攻略本查閱,通常都會茅塞頓開、恍然大悟。這個摸索規則的過程,我們靠自己建立起來的系統不是文法,而是「語感」。
「語言其實就是模仿」多聽多說,開啟自己的學習興趣並持之以恆,一定可以事半功倍學好陌生語言。「學習」就是會不斷產生挫折,要理解自己正在往前邁進,挫折就是在其中產生趣味與成就感的一部份!所以,不要害怕挫折。
說著不同語言的自己,就像是不同的人,這點是很有趣的。語言會從內在思維影響對外表達。例如,中文是後重心語言,結論總是習慣在語尾、文末才出現;英文則是前重心語言,在談話與論述的開端,便可得知其結論與情緒。所以才說「一個人會多少語言,就可以擁有多少種生活」。另外,要養成在閱讀中學習的習慣。除了讀自己喜歡的書,有機會也可參與不同的讀書會,試著閱讀不在自己選項內的書,開啟更多面向的窗口,也走進別人的世界瞧一瞧。